目前,环保产业正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涌现了一大批技术领先、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公司,建成了一批聚集度高、优势特征明显的环保产业基地。
解振华说,这些标准基本上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如果说能够全部达标,空气质量肯定会有很明显的改善。很多问题就出在执法不严,排污企业没有严格守法。
最后,解振华表示,治理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是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此类措施的目的是解决污染源的问题。节约利用资源,要做到减少排放,发展能达到近零排放的循环经济。治源降污和依法管理、执法之间,重要的结合点是标准制定,尤其是污染排放的行业标准。解振华对当前治理环境污染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
这涉及到判断企业是不是守法、主管部门是不是按照标准严格执法和监督检查。不能再出现守法不香、违法不臭、不执法无责的现象。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在越来越多地关注着中国环保的现状而运营期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整体经济增速的平稳性。
这个话题似乎离节能环保为什么这么火热有点偏题,但是这个恰恰是关键。由于底子很薄,所以经济发展的增速可以很高。什么是安居乐业?起码有个好的生活环境吧(不能天天雾霾啊),家里老人可以颐养天年,小孩有良好的教育机会,生病了有良好的医疗条件等等。而这股浪潮下的节能环保行业将何去何从?我们总结分析了未来节能环保行业发展的十大趋势,在下一篇里,开始逐步展开,敬请期待下期环保产业化。
在国家经济一穷二白的阶段,我们需要大量的投资、建设来拉动经济。假如我们把国家的发展也视同为一个标准的组织,甚至是个人来看待的话,那么,整个国家的发展诉求是什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也可以简单的推论:与个人一样,当基本生存被满足以后,必然寻求更高一层的需求,比如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实现等等。
而政府政策层面对节能环保行业的支撑也是史无前例的:不仅仅是将节能环保列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的首位,同时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处理也坚决如铁,力促各类产业节能环保化。建设期到运营期的必然结果第二个因素可以说远比第一个复杂,但可以更好的解释节能环保行业的诸多现象。这些配套产业不应该是奢侈品,而恰恰是一个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体现,是属于整个社会自发性的需求必然推动的方向。李向群,和君集团发展与创新委员会成员,和君咨询资深合伙人,和谨咨询总经理,节能环保领域专家,为众多大型企业持续提供管理咨询类服务。
大家都知道,节能环保行业的核心价值链最常见的模式是投资建设运营三段。社会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整个社会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前追求吃饱穿暖,属于基本生存需求,现在这个需求满足以后,大家追求的是安居乐业。比如没有房子,我们需要建设一个,这个GDP意味着从零跃迁到一百万,增速惊人。那么,这一切的背后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节能环保产业能够突然提升到一个如此高的地位?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
建设期以后是什么?是运营期。这两个因素有一定的交叉性,也可以理解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拐点到来了。
与建设期的一穷二白不同,运营期我们拥有稳定的资产。先污染后治理的必然结果我个人的观点,节能环保行业火热背后有两个主要因素在起推动作用:一个是我们以资源换经济、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个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从建设期向运营期转换的必然要求。
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大家可以想象全社会需求推动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就好比90年代宝洁向中国市场推送洗发水一样,那时的中国社会需求就在洗发水层面),不但是节能环保,教育、养老、医疗等等各类产业都将火热起来。第一个因素很好理解,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借鉴的是英国模式,即先污染后治理模式。但环境的恶化不能持续,等到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比如覆盖全国的雾霾、大量的水资源污染情况出现后,环境问题就会唤起公众、政府的警惕,污染与治理的拐点就到来了。整个国家在初始阶段就像一个大工地,经历了几十年的建设以后,这个大工地逐步的建设完成了。这一阶段对应的是从0向1的突破,对应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大人民为了追求基本生活需求而付出的巨大财富代价,尤其是房子。自改革开放,到2010s的阶段,可以说,我们国家保障生存的基本建设,基本完成了。
节能环保因为跟每个人的关联最紧密,也由于国际社会的关注压力,所以很自然的就成为了大家青睐的对象。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为什么节能环保行业这么火热?企业涌入,政府支持众所周知,现在的节能环保行业非常火热,不仅仅是坚守行业的节能环保企业迎来了春天,不少企业都在跨行业的挤入节能环保行业,典型的除了不计成本投入的大量央企、国企(根据我们的统计,128家央企中有61家涉及了节能环保产业,而正统的以节能环保行业为主业的原来只有中国节能一家),还包括大量的房地产、钢铁、水泥等新经济形势下的没落产业巨头,甚至还包括餐饮企业:湘鄂情(现名为中科云网)早在2013年高调宣布转型环保。
卖房子这100万不可能每年都有,但是物业水电这1万是年年有的,量级差异巨大的收入/支出体系,但稳定无比,这就是运营态,老百姓过的是安居乐业的日子,没有那么高的消费、支出去拉动经济像建设期买房子一样的高速发展,这是运营期的基本特点:稳定、低速,典型的比如美国的经济形态----GDP增速2%左右就算很高了,社会形态稳定,除非有大的技术革命,再次拉动新的建设。比如太湖在2007年被蓝藻严重污染,水环境治理开始受到关注;PM2.5在2012年由于美国大使馆的发布引发热议,促使雾霾治理提上日程等等。
而房子盖好了,卖给了老百姓,现在大家都有了房子住了,接下来大家会做什么?住在房子里面交物业、水电等各类费用,这个费用,假设每年是1万元,相比于房子当初产生的100万,差距非常大。稳定、低速的特点并不是突然而来的,整个经济面临从高速向低速平稳状态的跃迁,表现在指标上就是GDP增速的不断下滑。
综合作用下的明星产业综合上述分析,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节能环保行业如此火爆:先污染再治理的基本策略,经济以及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躲避风险的选择,种种因素的推动下,行业就此一夜之间成为明星产业(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推动,因为篇幅原因,无法一一展开)。近年来出台的重要法规、政策,相比于十年前可谓密集轰炸。这时候原有建设期吃香的产业,面临的是过剩、收益率大幅下降等恶劣环境,而节能环保等运营类行业很显然符合运营期的特点,稳定,但收益并不高。整个国家处于物资匮乏、基础设施极差、人民生活水平底下的阶段的时候,我们需要大量的建设来提升整个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对应的日用品制造(生活必须,同时拉动化工、纺织、钢铁等诸多行业)、房地产(生活及品质必须,同时拉动钢铁、水泥、建材等诸多行业)等基础性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在建设期,没有人会关注这类资产,但是到了运营期,原有高收益资产过剩而惨不忍睹的时候,稳定的、低风险的这类运营资产就成为了避险天堂,比如节能环保。为了更好地了解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帮助相关从业者和企业发掘新的产业机会,和君环保观察(和谨咨询)联合中国环保联合会固危废治理委员会,采用权威数据、专业视角,系统化解读节能环保行业大趋势
鉴于此,燃煤工业窑炉整治这次被写入《实施办法》。纳入计划的燃煤工业窑炉限期整改大气治理与市民健康休戚相关,虽然这几年无锡市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一直缺少一部地方性法规。
这是地方性法规助力环保执法的有力体现。违反规定的,由经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报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国家层面出台的新大气法、气十条、省级层面的《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是无锡市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依据。对餐饮等生活污染源治理也细化规定,明确禁止将油烟直接排入下水管道,如果违反这一规定,由城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治。业内人士表示,大力推进燃煤工业窑炉整治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排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无锡市燃煤工业窑炉约有3000台,数量较多。
《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监察等有关部门约谈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特别对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餐饮生活污染源控制等重点工作,在省条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细化规定。
这次通过立法,一些好的经验、举措被提炼成制度规范写入地方性法规,也体现了立法的前瞻性。企业既要埋头搞生产,又要大力治污,精力不够怎么办?《实施办法》给出新思路,即鼓励排污单位委托第三方机构运营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或实施污染治理,也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新规明确,纳入整治计划的燃煤工业窑炉,排污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停止使用,或者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条款创新,约谈给一把手加压新规最大亮点是创新和实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